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竹林雨轩

我喜欢观赏竹子的青葱碧绿,挺拔秀俊;也喜欢亭轩凭栏,静听雨打浮萍的意境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原延安插队北京知青,曾在祁连山下生活战斗十八年,后来回到北京。一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教师。信奉的人生格言是: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

引用 东南五省行吟12、西塘烟雨  

2010-05-01 07:01:25|  分类: 风景游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引用

淼森

东南五省行吟12、西塘烟雨

       早就筹划好了,无论怎么样行色匆匆,也要从容不迫的在西塘住一晚,睡睡雕花木床,感受一下临水迎风把酒的乐趣。天助我,4月22号,天气阴沉,地面湿漉漉的,上午十点来钟到西塘,我们花小钱找人带路,七拐八拐进到西塘古街,门票自然免了。由于不是周末,又是阴天,人不多,我们先搞定住宿,一定找一间临水的房子,一定要有雕花木床,一定要有水边小平台供我们喝酒观景看对岸,天随人愿,更令人惊喜的是,房老板和我是东北老乡,干脆利索,一看我们俩个老人家慈眉善目,房价也大打折扣,120元一晚。(我们前面住的客人要价280元呢)就是客栈的名字不雅,“小P孩客栈”,有点煞风景。客栈临街一进卖货,两进门后一个小小天井,左手边是厨房,如果客人愿意,可以自己买菜做饭,家什用具一应俱全;再进门就是我们的房间,漆木雕花大床占据一半空间,床脚雕着兽头,敦实安稳。老板讲,这张床在上海要卖几万元呢;迎门一张三层雕花梳妆台,床头墙角分放一对雕花床头柜,古色古香;梳妆台前放一张圆形玻璃茶几,靠后门床头一张电脑桌,电脑随便客人玩;墙上两幅画,一幅西塘烟雨的水墨画,一幅莫文蔚酷酷的照片,时尚现代。白底粉花的一套被褥,散发着洗涤剂和阳光的味道,清爽干净,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。后门一开就是水岸,时不时有船划过,屋外配有一茶几双藤椅,外加一张能坐两人的吊椅,真是悠哉游哉。

    我们先草草溜达一圈,顺着香味采买,先买了两个古镇的传统名菜荷叶粉蒸肉,又要了甜咸两种古镇特有的五香青豆,还买了红红绿绿的芡实糕、八珍糕,油炸臭豆腐,一口粽等等,酒是不可或缺的,我们买了3斤装的一坛糯米酒,回到住处,临水而坐,老板慷慨拿出大瓶黄酒助兴,隔岸帮我们叫了两个菜,由对面“水上餐厅”送过来,一份西塘河虾,一份时令野菜 ,饭菜吃到打嗝,酒喝到微醺,还时常举杯向过往船只互动一下,一顿中饭吃的有滋有味,忘却身在何处。

    饭后,在古街上消食游览。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、越两国的相交之地,故有“吴根越角”和“越角人家”之称。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,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,总长近千米。无论春夏秋冬、晴阴雨雪,始终呈现着一幅“小桥、流水、人家,桥头立商铺,水中有倒影”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。五福桥、卧龙桥、环秀桥、送子来凤桥等众多的石桥又把全镇串在一起,街市傍河,民居临水而筑,走来走去几乎都是石桥、小弄、廊街,当然还有老人、小狗、肥猫。处处碧波荡漾,家家临水入影,水一样柔软而美丽的生活,使西塘有了“东方威尼斯”的美誉。西塘的廊街,一边是商店或民居,另一边是河,廊街都有小河紧贴而行,弯弯曲曲,步入廊街,情调非常,若得细雨如丝,一幅西塘烟雨,定然叫人流连忘返。我有幸看到这幅画面。

    坐落在水网中的西塘,居民惜土如金,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、馆舍,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,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,由此形成了上百条长长的、深而窄的、形似“一线天”的弄堂。与此同时,街道弄堂的名称也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,如米行埭、灯烛街、油车弄、柴炭弄、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、建筑都有直接的联系。这些姿态不一的小弄,只有亲自走一走,才会有走进古镇的真实感。在西塘的弄堂中,名气最大的是石皮弄,长不过百米,宽不到一米,整条弄的路面由条石铺就,条石厚仅3厘米,如石头的一层薄皮。试想,要将花岗石凿得如此之薄是何等的困难,石皮弄也因此而得名。走在石皮弄,左右两边的百年高墙会挟迫得让你透不过气来,唯有自己的足音,仿佛敲打着时空隧道。而最典型的要算种福堂内的陪弄子。过去,大户人家平时不开正门,陪弄就用来连接边门,让一家人进出。有趣的是,陪弄没有窗户,终年见不到阳光,仅靠天井里的一点自然光线,这又和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理念十分吻合,“银不露白,暗可藏财”,就连主人的卧室也一样,以暗为安。不经意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时光的轮回,恍如走进了一册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书里。“以暗为安”的理念与南宋国都长期“偏安”杭州有一定的关系,几百年来这一理念又潜移默化了西塘人“内秀”的个性。景区内的明清古宅多位于深巷内院,庭院幽深,宅内随手拈来都是古董,虽然不临水,但宅院宽大,可深切体会古镇望族的古韵生活。

    我们就这样穿行在长长短短的街道弄堂里,周边是五颜六色的店铺商贩;徜徉在廊棚下,过“送子来凤桥”,周边是来自八方的旅人;游“烟雨长廊”,看两岸粉墙高耸,瓦屋倒影,周边是卡片机频频的拍照声……直走到渔舟唱晚,灯火阑珊,嗅着飘溢的酒香,恍若桃源仙境,益发忘却归处。

西塘的夜生活拉开了帷幕。我们再次到“烟雨长廊”散步,然后安静的坐回水边,浆灯水影中,看年轻人放在河中的平安灯,飘飘渺渺游弋而来,将河水点缀的五彩斑斓;看对岸人影恍惚,树影婆娑,霓虹闪烁,将水岸装扮成画里春秋;听樯橹划破水声,远远近近,将古镇夜色定格为一回眸的昙花惊艳。我们呼吸着水乡氤氲气息,枕着河水潺潺的流动,憧憬着烟雨长廊的擦肩邂逅,入梦,入梦,享受西塘的隔世宁静。

西塘这个平民化的小镇,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,没有周庄的繁华,没有南寻的富甲之态,没有乌镇的喧闹嘈杂,历经千年风风雨雨,默默守住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散漫与宁静。正是这种散漫与宁静,形成了古镇西塘的寂寞和内敛。直到繁杂纷乱的今天,我们才发现:西塘因散漫与宁静才更充满了诗情画意!

黎明时分,细雨如纱似雾,我早早起来推门站在水边,船舶停靠一处,灯盏依稀,古镇还在安睡。我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,一柄伞遮住了整个世界,忽然感觉到一声太息,回转身,巷角走过一个丁香般的姑娘,撑着油纸伞,香气袭人。

我深醉西塘烟雨。 

  

  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82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